一、領導力中的“胡蘿卜加大棒”策略
在領導力的范疇中,“胡蘿卜加大棒”這種管理策略是較為常見的。就像在某公司由于疫情而進行線上會議時發(fā)生的情況一樣。當時公司正在對之前布置的任務進行匯總,因為大家在家辦公,部分員工偷懶導致任務未完成。領導先是大發(fā)雷霆,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他的怒氣,對員工們一頓批評。但隨后卻又180度大轉彎,夸獎員工們還是很優(yōu)秀的,這就是典型的先批評后夸獎,也就是所謂的“黑白臉策略”,在鬼谷圈的《微型領導力》課程里被稱為“快速更正法”。
這種策略為何會有用呢?從阿倫森蘭迪的心理學實驗中可以得到一些啟示。他將志愿者分成四組,每組安排一位領導者并完成相同任務,但領導者風格不同。第一組領導者持持續(xù)性否定態(tài)度,總是挑毛?。坏诙M是持續(xù)性肯定態(tài)度,經常贊美肯定;第三組采取先否定后肯定的態(tài)度;第四組則是先肯定后否定。實驗結束后對三項指標進行考核。結果顯示,先否定后肯定這種類似“胡蘿卜加大棒”的領導風格在某些方面有著獨特的效果。這種策略可能是利用了員工的心理落差,先讓員工意識到自己的錯誤而產生愧疚感,隨后的肯定又讓員工感到被認可,從而激發(fā)他們后續(xù)更好地工作。
二、領導力中的權威效應
在中國有句話叫“人微言輕,人貴言重”,這就引出了領導力中的另一個重要因素——權威效應。所謂權威效應,是由權力及其周邊的東西共同散發(fā)出來的一種影響力,也被稱為“暗示效應”。簡單來說,一個地位高、有威信、受人尊敬或者德高望重的人,他所說的話和所做的事容易被他人重視,并且被賦予特殊意義。
就像在斯坦福大學的心理學課堂上的那個有趣實驗。教授介紹一位所謂的世界聞名的化學家施米特博士,他讓學生聞皮包中一瓶所謂揮發(fā)性極強且有臭味的新物質是否有味道。結果在他打開瓶子后,學生們紛紛捂住鼻子并舉手。但實際上,這位施米特博士只是學校普通化學老師假扮的,瓶子里的“新物質”不過是蒸餾水。這就表明,由于學生們認為施米特博士是權威人物,所以即使沒有味道,他們也會受到心理暗示而做出相應反應。在領導力中,領導者如果能夠建立起自己的權威,那么他的指令和決策就更容易被下屬接受和執(zhí)行。
三、從實際案例中提升領導力
90后領導力研究老司機,有著八年鬼谷子研究與實操經驗的人,通過記錄每一個領導力提升的感悟來與大家一同提升領導力,就像縱橫湛盧讀書會所做的那樣。他們用生活中的真實案例來幫助人們理解領導力的內涵并提高領導力。例如前面提到的公司線上會議領導的管理方式,以及阿倫森蘭迪的實驗、斯坦福大學的權威效應實驗等案例,都可以成為我們提升領導力的學習素材。
在實際的領導工作中,我們可以借鑒“胡蘿卜加大棒”的策略,合理把握批評與表揚的時機和尺度,既能讓員工認識到錯誤,又能激發(fā)他們的積極性。同時,領導者也要注重自身權威的建立,通過提升自己的專業(yè)素養(yǎng)、道德品質等方面來增強自己在員工心中的威信。但也要注意不能過度依賴權威,要以理服人,尊重員工的想法和意見。通過不斷地從這些實際案例中學習和總結,我們能夠逐步提升自己的領導力,更好地帶領團隊走向成功。
轉載:http://www.diyaogames.cn/zixun_detail/191449.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