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領導力的概念
(一)不同時期的概念演變 領導力最早由西方學者提出,其概念隨著時代的發(fā)展不斷演變。在古埃及時代就有了領導力概念的雛形,當時人們把領導力看作是獲得和占有權力位置的行為,認為這是少數人與生俱來的稟賦。進入工業(yè)革命以后,人們對領導力的認識開始轉變,認為領導力的實質是領導者的行為和風格,不再僅僅局限于少數領導者的天賦,領導力被定義為居于領導位置的個人通過“控制”和“管理”為下屬指明方向并引領他們完成目標。到了20世紀70年代的后工業(yè)時代,人們對領導力的認識轉向“關系”和“過程”的認知,強調每個成員的作用、相互作用以及整體過程,不再認為領導力是領導者的專屬或者僅僅是領導崗位的標簽。
(二)多種定義的剖析 關于領導力的定義眾多,西方學者統(tǒng)計20世紀就有超過350個定義。例如,穆姆福特把領導力定義為“某一個人或一些群體中的個人在社會現象的控制過程中的蓋人之處”。MBA百科的定義不夠嚴謹,存在將領導力和領導混淆的情況。百度百科相對嚴謹,體現了過程導向和結果導向的思維,但從效果把握上還不夠清晰。還有從效果導向思維重新定義領導力概念為帶領他人創(chuàng)效的能力,這里的創(chuàng)效包括提升團隊效率、讓員工輕松、安全、高效、優(yōu)質地工作,為企業(yè)創(chuàng)造更多效益,可分解為“帶領他人+創(chuàng)效+能力”。另外,也有觀點認為領導力是在管轄范圍內充分利用人力和客觀條件,以最小成本辦成所需之事提高團體辦事效率的能力,是建立愿景目標的能力,是使自己與他人承諾于企業(yè)長期成功的能力,是激發(fā)他人自信心和熱情的能力,是確保戰(zhàn)略實施的能力,還有激勵他人不斷超越去實現遠大目標的能力等。其中,劉瀾提出的“動員團隊解決難題”這一八個字的定義抓住了領導力的核心。
二、領導力的特點
(一)與問題解決的關聯(lián) 1. 維持性與變革性問題 在解決問題方面,問題可分為維持性問題和變革性問題。維持性問題一般比較復雜但有序,像完成日常工作、建設大樓、安裝復雜設備、加急完成大額訂單生產等,其主要特點是復雜性。而變革性問題具有不確定性,例如建筑外形設計成不同形狀的選擇等。解決維持性問題更多是管理,解決變革性問題才是領導力的體現。這就像守業(yè)和創(chuàng)業(yè)的區(qū)別,領導力更側重于應對變革性問題。 2. 應對難題的動員能力 領導力的核心是動員團隊解決難題。這意味著領導者不能單*匹馬,而是要能夠調動團隊成員的積極性、能力等各種資源,共同去攻克難題。這需要領導者具備良好的溝通能力、激勵能力等多種能力的綜合運用。
(二)影響力類型的體現 1. 指揮型領導力 指揮型領導力是一種權威型的領導方式,領導者通過控制和指導下屬來完成任務,適用于緊急情況和需要快速決策的場合。在這種類型下,領導者需要有果斷決策的能力,并且下屬需要對領導者有較高的服從性,以確保任務能夠迅速有效地執(zhí)行。 2. 資源型領導力 資源型領導力強調領導者能夠提供和調配組織資源的能力。這要求領導者對組織內部的人力、物力、財力等資源有清晰的認識,能夠合理分配資源,使得資源在解決問題、達成目標的過程中發(fā)揮*的效益。
(三)與人際關系的聯(lián)系 領導力核心是管理領導者與他人之間的人際關系。在實現戰(zhàn)略目標和計劃的過程中,需要依賴他人的協(xié)作,這就不可避免地要協(xié)調各種錯綜復雜的人際關系。領導者要激勵他人不斷超越,就需要深入了解他人的需求、動機等,從而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激發(fā)團隊成員的潛力,促使大家朝著共同的遠大目標前進。
領導力是一個復雜且多元的概念,其特點涵蓋了問題解決、影響力類型、人際關系等多個方面。正確理解領導力的概念和特點,對于在組織中發(fā)揮領導力有著重要的意義。
轉載:http://www.diyaogames.cn/zixun_detail/19217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