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領導力的定義與范式
劉瀾老師在書中對領導力的定義為帶領群眾,解決難題。這一簡潔的定義卻蘊含著深刻的內涵。領導力不僅僅局限于領導職位,它更是一種責任。從范式的角度來看,這種對領導力的理解其實在很多領域都適用。它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去看待周圍的事物。就像在一個項目中,領導者不是簡單地指揮他人,而是要承擔起解決項目中難題的責任,帶領團隊成員朝著目標前進。這與傳統(tǒng)觀念中僅將領導力與職位權力掛鉤有所不同,讓我們認識到領導力是一種積極主動的、以解決問題為導向的能力。
二、領導力與職位的關系
書中提到領導力是職位的責任,職位是領導力的資源。這一觀點揭示了兩者之間的辯證關系。首先,領導力的核心是帶領團隊達成目標,而達成目標的關鍵在于承擔任務方面的責任。一個人是否具備領導力,首要的判斷依據就是看其是否勇于承擔責任。例如在企業(yè)中,一個部門經理如果只是享受職位帶來的權力,而在面對部門目標未能達成時,總是推諉責任,那么他就不具備真正的領導力。
另一方面,職位能夠為領導力的發(fā)揮提供資源。雖然領導力不等于領導職位,但領導職位能助力領導力的發(fā)揮。例如,擁有領導職位的人可以更方便地調配資源、制定決策等,這些都有助于在實現團隊目標的過程中更好地履行領導責任。然而,如果僅僅依賴職位權力而忽視領導力的本質——責任,那么即使擁有高位,也難以真正發(fā)揮領導力的作用。
三、“我教你”這一領導力口訣的內涵
在劉瀾老師的第十八講中,“我教你”這一領導力口訣具有豐富的內涵。這一口訣對應的是領導者要當老師的角色,并且可以從五個不同的維度來理解。
第一個維度是管教,即“照我說的做”。在這個維度上,領導者如同監(jiān)工,主要工作是拆解任務、分配工作以及監(jiān)督進度。這是一種較為基礎的管理方式,適用于任務明確、流程清晰的情況。例如在生產線上,管理者按照既定的生產流程,安排工人的工作任務,并監(jiān)督生產進度,確保產品按時按質完成。
第二個維度是說教,“我說給你聽”。此時領導者扮演講師的角色,主要負責上傳下達、解釋說明以及答疑解惑。在企業(yè)中,當公司有新的政策或者戰(zhàn)略方向時,領導者需要向員工解釋清楚政策的內容、目的以及對員工的影響等,解答員工的疑問,使員工能夠理解并接受公司的決策。
身教是第三個維度,“我做給你看”。領導者在此充當教練的角色,通過身先垂范、以身作則以及及時糾偏來影響團隊成員。比如在銷售團隊中,領導者如果自己能夠在銷售過程中展現出優(yōu)秀的銷售技巧和積極的工作態(tài)度,那么團隊成員就會受到感染,向領導者學習。
請教,“你說怎么做”,這一維度下領導者是引導者。領導者通過激發(fā)動力、激活潛力以及集思廣益的方式,讓團隊成員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在創(chuàng)新型項目中,領導者鼓勵團隊成員提出自己的想法和建議,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共同探索項目的*解決方案。
最后一個維度是傳教,“你為什么做”。領導者成為傳教士,回歸初心、關注價值并促進團隊成員深思。這有助于團隊成員從更高的層面理解工作的意義和價值,而不僅僅是為了完成任務而工作。例如在公益組織中,領導者要讓成員明白公益活動背后的價值和意義,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使命感。
這五個維度之間層層遞進,從基礎的任務管理到高層次的價值引領,全面地闡述了領導者作為老師的不同角色和作用。
四、領導力在實際中的體現與啟示
從實際案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領導力的重要性。如*軍官在打仗時常喊“同志們!跟我上”,而國民黨軍官常喊“給我上”。這一對比體現出“跟我上”這種領導方式是領導者主動站在解決難題的第一線,發(fā)動群眾共同面對挑戰(zhàn),這也是*能夠取得勝利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淮海戰(zhàn)役中,*的60萬軍隊能以少勝多戰(zhàn)勝國民黨80萬的軍隊,就是因為*把人民群眾發(fā)動起來,解決了軍隊的后勤問題。這表明領導者要關心群眾,把解決群眾的實際問題作為突破口,才能真正發(fā)動群眾解決難題。
結合到我們自身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們也要學會運用領導力。在工作中,我們要站在第一線去面對問題,向自己的下屬喊一聲“跟我來”,發(fā)動群眾解決面臨的難題。同時,在建立團隊關系時,要先建立交易型關系,滿足團隊成員的基本需求,然后再去建立變革型關系,發(fā)掘團隊成員的潛力,實現領導者和追隨者的共同成長。
讀劉瀾老師的《領導力18講》讓我們對領導力有了更全面、更深刻的理解。無論是在工作、學習還是生活中,這些領導力的理念都能為我們提供有益的指導,幫助我們更好地承擔責任、帶領團隊、解決難題,實現個人和團隊的成長與發(fā)展。
轉載:http://www.diyaogames.cn/zixun_detail/201652.html

